一场秋雨,一场凉。家里有人又开始念叨“春捂秋冻”了。但看着宝宝娇嫩的小身子,很多妈妈心里直打鼓:这“秋冻”到底靠不靠谱?冻感冒了可咋办?别急,今天就来聊聊宝宝“秋冻”的那些事!
传统意义上的“秋冻”,是指夏转秋时不要过早增添厚衣物,让身体逐渐适应凉爽天气。但很多家长误以为就是让宝宝少穿衣服挨冻,这可就大错特错了!
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,皮下脂肪较薄,体表面积相对较大,散热快且极易受环境影响。盲目“秋冻”反而可能导致宝宝受凉感冒。
真正科学的“秋冻”,应该是循序渐进地增加衣物,让宝宝逐渐适应天气变化,而不是突然减少穿衣。
很多家长习惯通过摸宝宝的手脚来判断冷热,这是最常见的误区。宝宝心脏较小,到达四肢末端的血液较少,所以手脚偏凉是正常现象。
正确的判断方法是:用手摸宝宝的后颈或背部。如果这些部位温暖干燥,说明穿衣合适;如果出汗,说明穿多了;如果发凉,则需要添加衣物。
采用“洋葱式”穿衣法:内层选择透气吸汗的纯棉内衣,中层穿保暖的毛衣或绒衣,外层套上防风外套。这样可以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增减,宝宝活动出汗时也方便调节。
重点部位要保暖:宝宝的小肚子、脚部和背部最怕着凉。腹部受凉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,建议穿上小肚兜或连体衣;脚部离心脏最远,血液循环差,要注意袜子的保暖;背部温暖则全身不冷。
循序渐进减衣物:气温逐渐下降时,不要急于给宝宝加厚衣服。让宝宝在适宜的凉爽环境中逐渐适应,才能提高耐寒能力。一般宝宝比成人多穿一件单衣即可,活动时甚至可以比成人少穿一件。
华仔TIPS
体质较弱、有过敏史或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宝宝不宜“秋冻”,早晚出门时更要注意保暖。最重要的是根据宝宝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,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!
官方京东店铺
官方小红书